1. 基本耐热特性
长期使用温度:普通PC方管的常规耐温范围为 -40℃至120℃,在此区间内能保持稳定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。
短期耐热极限:瞬时耐热可达130–150℃,例如接触高温热源或短时热冲击场景。
关键温度点:
60℃以上热水:长期接触会导致性能下降,易变形或老化。
140℃:材料开始软化(玻璃化转变温度Tg)。
220–230℃:熔融状态,加工成型温度。
2. 耐高温PC的增强特性
通过共聚、添加玻璃纤维或特殊单体改性,可显著提升耐热性:
高温牌号:
PC-HT(共聚碳酸酯):持续耐温达260℃,适用于SMT回流焊等极端工艺。
增强级:热变形温度(HDT)提升至180℃。
分级耐温应用:
" width="410" class="_3UoNn _1i_Oe "/>
3. 影响耐热性的关键因素
材料改性:玻璃纤维填充可使热变形温度提高10℃(如从130℃升至140℃)。
化学环境:强酸、强碱环境会加速高温下的降解,需添加耐腐蚀助剂。
紫外线暴露:未抗UV处理的PC在户外高温下易黄变,添加UV吸收剂后可延长寿命(如户外板材保用5年)。
机械负载:高温下长期受力可能导致蠕变,需设计冗余厚度或选择高刚性牌号。
4. 典型应用场景与选型建议
汽车工业:发动机周边导管(耐油+130℃持续热环境),车灯罩(180℃耐热级)。
电子电器:散热器外壳、连接器(阻燃V-0级+120℃长期工作)。
建筑领域:采光天窗(需抗UV+耐候性,适用-40℃至100℃温差)。
工业设备:高温观察窗(选260℃级PC-HT,透光率89%)。
5. 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
禁止长期高温液体接触:60℃以上热水易导致应力开裂。
耐磨性缺陷:高温摩擦易刮花,需表面硬化涂层(如硅氧烷处理)。
设计规避热应力:方管直角处易积累热应力,建议倒圆角或增加壁厚。
总结
PC方管的耐热性随材料等级差异显著:普通级适用≤120℃,改性级可达180–260℃。在高温应用中需综合评估化学环境、机械负载及紫外线暴露,并选择对应牌号。避免长期过热液体接触和机械磨损,是保障使用寿命的关键
:
:
